第八十六章 103:我没带笔啊(2/5)
度也太快了吧。”“要是能给我七个炮旅,再配合上数量充足的步兵和空军,我甚至有信心横扫全民国的日本人。”一阵感慨后,103恋恋不舍地从车厢里跳了出来,随后有些好奇地问道:“黄局长,你怎么来前线了?难不成是有什么工作?”在绝大多数同志的心中,黄河都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技术宅。每天不是在搞研究,就是在搞研究的路上。此时此刻他出现在战场,那必定是有什么重要的工作或者是任务。面对103的疑问,黄某人也没卖什么关子。他一边指向后方的车厢,一边解释道:“刚刚提到的加强团里,有一个连的新装备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测试。”“红箭知道吗?就是4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,我们武器实验研究局在几个月前刚刚搞出来的新武器。”“现在升级了,我这次来忻口就是为了记录红箭2的实战数据。相比于在靶场空射,我更倾向于用鬼子开刃。”早期的火箭弹,无论是黄河主导开发的红箭,还是老毛子现役列装的喀秋莎,都存在着有效射程短和精度差的问题。针对上述情况,武器实验研究局拿出了两套解决方案。第一套,让弹体在飞行的过程中保持旋转,说白了就是107火上的涡轮式火箭弹。这项技术的核心操作并不复杂,仅需将发动机喷嘴由一个分为多个,使其均匀地绕着底部边缘排布一圈。如此一来,就可以让火箭弹在飞行的过程中保持自旋,最终达到提升精度的作用。利用该原理,武器实验研究局的同志们正在尝试开发威力更大的攻坚火箭弹,目前暂定口径200毫米以上。第二套,采用螺旋刻槽导向管使得火箭弹自旋,再配合上弹体的尾翼组成双重稳定。如此一来,红箭2自行火箭炮就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,将射程提升至逆天的十五公里,绝对堪称高效的杀敌武器。······看着如同活阎王一般的黄河,103的嘴角情不自禁地抽动了几下。他现在心中只有庆幸,毕竟跟这种天才且大胆的科学家做敌人,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老崔口中的黄三师还真不是一句玩笑话。正当刘、邱还在思考时,黄河先是四处张望了一圈,紧接着又好奇地问道:“话说,怎么不见林总?他今天没来吗?”此话一出,103顿时露出了苦笑,随后便伸手指向远方。顺着对方的指引,黄河没费什么功夫就看到了目标。在弥漫着水雾的站台中,林中猛虎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