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人意料(2/4)
尉氏的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,西部7条岗系交错,14条主脉南北起伏,最高点海拔133米;西南部为海拔7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;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,平均海拔65米左右,最低点海拔59米。
尉氏的南边是双洎河、杜公河,东边是贾鲁河,中部是康沟河,蜿蜒东南,先后汇流出境,注入淮河。
尉氏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。
吴懿率领五万大军,一路北上,很快就抵达襄阳。
顺利交接之后,他就进驻襄阳。
人在宕渠的刘备接到了吴懿发来的报告,大为喜悦。
于是,他率领麾下五万人马,进入南郡的巫县。
巫县,指重庆市巫山县,古称巫县。它位于长江三峡的巫峡附近,便因地得名。
战国时期,此地属楚国巫郡。
秦昭襄王三十年,秦昭襄王将此地改置巫县。
东汉建安十五年,此地被设为北井县。
蜀汉章武二年,此地属于孙吴的宜都郡。
曹魏太和二年,魏明帝分新城郡而属上庸郡之巫县。
蜀吴猇亭之战后,孙吴所据宜都郡亦有巫县,与曹魏分立,但并未取南北以为识别。
公元280年,晋武帝平定吴国,南北一家,始于巫县之在北者加北字,以别于南,而上庸郡之北巫县所在何处,仍有待于考证。
孙吴永安三年,吴主孙休分宜都郡置建平郡,治所在巫县。
西晋泰始四年,巫县隶属于巴东郡。
隋开皇三年,巫县改称巫山县,属建平郡。
巫山在县东,又称巫峡,县因以为名。巫山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而得名。
清康熙九年,大昌县被并入巫山县。
建国后的1949年10月2日,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次日,巫山县解放。
同年12月17日,此地成立了四川省巫山县人民政府。
1951年3月,湖北省建始县铜鼓乡划为归巫山县官渡区境域。
1961年3月,政府又将龙溪公社所属上安、下安、双河三个大队的山地1784.5亩,水田342.3亩析出,划归巫溪县境,巫山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