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7章 竹笙的报复永远都不晚(1/6)
确认了李珞的真实意向之后,徐榕生总算认真起来,交代了一番上周做的一些事情。
“上周五我约了钱大教育基金会的秘书处的秘书长,出来吃了顿饭,大概了解了一下设立新的补助基金的流程。”
徐榕生又喝了一口奶茶,感觉这年轻人喝的东西还怪好喝的,忍不住又多喝了一口,然后才继续说道。
“你可能会疑惑,为啥不能直接把钱捐给文学院,然后单独设立一个补助基金呢?”
“这个一方面是为了反贪腐,避免校领导以这种方式受贿。”
“另一方面,也是对你自己,或者说对重燃文化更有好处一点。”
说到这里,徐榕生停顿了一下,随后朝李珞问道:“你的重燃文化,现在一年得交多少税?”
“额……去年大概交了三百多万吧。”李珞回忆了一下,“今年可能要交更多。”
重燃文化这家公司算是一朵奇葩,这跟李珞的收入来源有很大关系。
说白了,整家公司的收益基本全都来自于李珞一人。
包括正常的稿费收入,歌曲版权收入以及后续的分成收入,还有版权出售的收入。
李珞刚开始写书的那一年倒还好,因为《我真不是明星》刚起步,总共也没交多少税。
但随着后续成绩的不断走高,尤其是第二年开始,渠道收入爆炸,主站订阅也因为袁婉青的爆火而再度出圈大涨,李珞的收入便来到了千万大关。
在之后第三年,《小欢喜》的版权售出,第四年暑假上映爆火,《大乾巡夜司》突破八万均订大关,《开端》版权被预定……
如此种种迭加在一起,再算上袁婉青那边的歌曲版权以及后续源源不断的专辑分成收入,重燃文化的现金流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。
正常公司看了估计都会眼红。
毕竟资产是资产,跟现金流那就是两个概念。
一般的公司,净利润率如果能达到20%,就已经非常牛逼了。
更高的利润率,一般只有轻资产的高科技公司,奢侈品品牌以及一些金融公司才有可能达到。
但对于重燃文化来说,整个公司几乎没有多少额外的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