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朱珪的伟大理想和抱负(2/3)
木脑袋,不开窍。他不知道当官就是为了发家致富,过上好日子。
他还真以为是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,当官是为了老百姓谋福利来的。
他自己要做穷光蛋,还饶不下他们,要让他们喝清汤寡水,这哪能行。
他要么把朱珪拉下水,要么把朱硅赶走,不然就没有他们的好日子过。
朱硅从毕沅处借了银子,即刻启程回老家去看母亲。
毕沅送走巡抚朱硅后,就开始找人着手准备上奏折,弹劾朱硅,想把他从任上撵走。
毕沅把他的那些官场上气味相投的官员召集到一起,开始预谋和策划弹劾朱硅的事情。
这些人聚在一起,商议了几天,最后形成了一份完美的弹劾朱硅的奏折,他们联名上奏,弹劾朱硅,弹劾朱硅的罪名是:
不务正业,整天不过问政事,闭门读书,不关心民生问题,老百姓对朱硅怨声载道,多次上访,要求毕沅做主,向朝廷反映这个事情,因此,他们根据老百姓的意愿,联名请求把朱硅调离山西。
毕沅和他的这些同僚们,为了能够达到把朱硅撵走的目的,他们又筹集了一些贪污受贿来的银子,派了一个心腹,带着银子,拿着奏折,亲自上京城去找和珅,拜托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多说几句朱硅的坏话,把朱硅调离走。
乾隆皇帝接到和珅呈上来的毕沅等众官吏弹劾朱硅的奏折,看完后,勃然大怒,立刻传旨把朱硅调离山西,令他回京听命。
朱硅到家后,脚不沾地地忙着请医生给母亲看病,经过医生的诊断用药,再加上朱硅数日的精心伺候,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。
朱硅正准备告别母亲回山西,却忽然接到乾隆皇帝的圣旨,令他回京等候听命。
朱硅接到皇上的圣旨,一头雾水,一脸懵逼,他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事了。
他想,在任上,他对工作扎扎实实,认认真真,在老百姓的心中,口碑也很好,不知道为什么就忽然被免职了。他真有点想不通。
不过,既然是皇上的圣旨,他只好遵旨,前往京城复命。
朱硅进京后,才从同僚们的闲言碎语中听明白了他被免职的原因。
朱珪痛定思痛,回首自己走过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