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 汉代的棺材板(2/5)
处理特殊胎体:瓷器处理的是泥胎、釉料,金银器处理的却是金属,以及焊渣。功率太小,根本不起作用。
更关键在于,一旦开工,林思成随时随地都要用,学校不可能说借就借。
怎么,学生不教了?
所以,师生二人商量了一下:求人不如求己。
而且这还是林思成尽量缩减型号和功能的结果,按照王齐志设想,预算至少要翻一倍……
看王齐志不吱声,林长青却会错了意:王齐志怕不是担心,专利归属权的问题?
用学校的场地,用学校的设备,如果研究出了技术,应该怎么算?
基于这一点,确实要提前考虑。问题是,投入成本这么高,能不能赚的回来?
狐疑间,几人又回了办公室,王齐志将相关的资料全部取了出来。
又大致讲了讲:“林教授,我也不瞒你:十一前,我专程去了趟京城,本来是想插插队,但没插进去。之后又请人指点了一下:说是尽量不要越级,不然变数太大……
回来后,又和校领导商量了一下:最后决定从区一级开始申报……林教授你门路广,人面熟,这一块还要麻烦你。”
真要申遗?
林长青暗暗狐疑,接过资料。
林思成跟他说的时候,只说申报项目主体为“青花瓷修复”,核心技术来自于“故宫瓷器修复组”。
但林长青很怀疑:这根本不是有没有核心技术和资料的问题,而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研究和学习。
即便给他和商妍,其它的都别干,就专门研究这个。没个三五年的功夫,都不敢说能上手。
这还是基于他们俩长达几十年的专业学习,以及经验积累。如果换成林思成,怕不是得十年?
等学会,黄花菜都凉了,还申个什么遗?
暗暗转念,他打开文件夹。
资料上贴着照片,照片中是一樽修复好的哑光釉梅瓶:金枝璀璨,釉质莹润。
补的是真好,既便让他来补,也就补到这个程度。
再往下看:修复师,林思成!
林思成?
林长青顿了一下,看了看商妍。
商妍只是笑了笑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