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燃文小说> 其他类型> 和珅:从落魄官二代到一品大员> 第26章 乾隆南巡(一)(2/3)

第26章 乾隆南巡(一)(2/3)

皇帝南巡江南,不仅仅是游山玩水那么一回事,里面的学问多着呢,有经济目的,也有政治目的。

    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”乾隆皇帝南巡江南,除了这些地方山清水秀,景色宜人外。更主要是这些地方物产丰富,人文鼎盛。自宋明以来,就有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的民谣。再加上南巡经过的直隶、山东、两淮和江浙一带,都是大清的谷仓之地,大清的命脉所在。

    常言“民以食为天”。在自给自足的社会里,农业是国家安定的根本保证,经济命脉。如果这些地方治理不好,水患频繁,就会影响农业生产,全国的粮食就会短缺,就会导致社会不稳,滋生腐败。所以乾隆皇帝借南巡江南之事,巡视河道是否畅通,排除安全隐患,大力倡导发展生产,这样农业才能得到保证,国家才会安宁昌盛。这是乾隆皇帝南巡江南的目的之一。

    其二,山东是圣人孔子的故乡。南巡可以祭奠孔子,弘扬他的君为人父,人伦之主的思想。孔子是汉文化鼻祖,借此可以笼络天下文人之心。

    其三,就是借南巡笼络江浙人才和地方豪绅。

    其四,江浙一带,不仅人文鼎盛,也是反清渊薮之地,乾隆皇帝南巡,可以消弭反清情绪,营造满汉和睦相处一家人的名族感情氛围。

    大清的心腹地带,宝藏之地,乾隆皇帝岂能不亲自去视察!不亲自去怎么能掌握到第一手资料。

    和珅洞悉这些道理,在讨论乾隆皇帝是否南巡江南时,仍有一些不识时务者谏阻乾隆皇帝南巡,说国库空虚,百姓疲羸,不宜南巡。而和珅力挺乾隆皇帝南巡,并摆出了许多南巡的好处。乾隆皇帝听了和珅的建议,下决心南巡,并把南巡江南的准备工作和出行安排悉数交给和珅去办,并让他护驾南巡。

    乾隆皇帝决定南巡江南,和珅根据乾隆皇帝指示,开始下令沿途各督抚州县、盐政、河督等,建造或修葺行宫。他亲自督促又造了许多龙舟,摆满了运河,逶迤几千艘。

    各级官吏接到命令,非常高兴,开始大兴土木。他们与和珅的心思一样,借皇上南巡的东风,多包揽几个大型工程,既讨好了皇上,又捞了银子,一箭双雕,何乐而不为!

    很快,水路旱路俱已疏通,行宫园林都已修好。

    乾隆四十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