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收审众官员(2/3)
就给你们说了,有关李侍尧的事,无论大小,事无巨细,包括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,都要写清楚交上来,以利于快速查清案件。我们能及时面呈皇上,再做定夺。可是事实是,你们中间没有一个人主动来报过。”
喀凝问得众官员面面相觑,哑口无言,大眼瞪小眼,不知所措。
和珅看着众官员无所举措,当着众人的面收起奏折,取出一个黄色锦袋,把奏折小心翼翼地装进去。笑着说:“各位大人不要担心,我当着大家的面拿出奏折,就是要大家清楚,我的奏折内容都是根据大家所交给我的内容写的,这里面有你们的一份功劳和苦心。我再无别的用意,只要求你们在明天的大堂上,能亲自出来作证。我真心地奉劝你们,悬崖勒马,回头是岸。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。”
和珅停了停,看了看众官员,接着又说:“我知道你们各州府也都是地处穷乡僻壤,人穷志短。官也是一样,穷乡僻壤的官不好当,官穷了志也会短的。本钦差不会把云贵境内几十年挤压的旧案翻出来找你们的麻烦,如果那样就乱套了,整个云贵官场就变成一团糟了,证人会越来越多,案子会越来越复杂。整个云贵除了打官司还是打官司,人人自危,如履薄冰。这就不好了。”
众官员望着和珅,听着他讲的话,各自心里有了底,明白了和大人的意思,只要你说出李侍尧的罪状,我不追究你们任何人的责任,不翻你们的旧账。
众官员暗想,和大人还是很善解人意的,很会处理问题,不愧是京城来的钦差大臣,考虑问题很周全,很详细。
喀凝见状,心想,自己也是钦差大臣,也有自己做主的权力,不能都让和珅抢了风头。
喀凝说:“和大人,把这些百姓父母官还是放回去吧。事情已经很明了了。留下东川胡知府,通判素尔阿方。其余的官员任职的地方都远离昆明,留着也意义不大,都一律放回,各回各的地方,各司其职,干好本职工作。”
喀凝的一番话,和珅脸上挂不住了。心想,人心叵测,世事难料。昨天晚上喀凝去了一趟李侍尧家,今天说话的口气就不对了,完全倒向李侍尧那边,私偏李侍尧之心昭然若揭,一定是李侍尧给了他一些好处。这个老家伙还挺实在的,挺讲义气的。
和珅扫了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