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吓得和珅脊背发凉的奏折(2/3)
赏的。
和珅猜不透柴大纪奏折的内容,只能疑惑地说:“启禀皇上,常青未雨绸缪,先后派出水陆两提督黄仕简和任承恩,还有总兵郝壮猷,副将徐鼎士、林天洛等人先后渡海赴台,援助台湾军队剿匪,兵力总数已达一万多名,清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优于匪寇,应该剿灭匪寇是没有一点问题的。可是让人费解的是,到现在就是不见传来剿灭匪寇的捷报?”
乾隆皇帝抬起手,拿起案桌上的奏折递给和珅说:“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我清军一万多大军,却剿灭不了小小的林爽文匪寇,处在战争的劣势,扭转不了如此被动的战争局面,关键原因就是常青派去的两位水陆提督不给力,太贪生怕死。黄仕简虽然是将门之后,但本人并没有带兵打仗的作战经验,为了给自己寻找借口,篇篇上奏的内容,都是摆自己的老资格,说自己年老多病,不能亲临作战现场指挥,只能常驻府城。难道说年老就是畏缩不前了吗?这样的人还能带兵打仗吗?”
“再说这个任承恩,虽然也是勇将总兵任举之后,却也不懂兵法,一点儿没有他父亲的勇猛之气,根本没有继承他父亲的习武本领,纯粹是一个纨绔之弟,整日不思进取,只知道贪图享受。这样的人能保家卫国吗?纯粹是扯淡。”
“现在你们几位军机大臣都在,要记住,以后任免选用官吏。要看他们的个人本领,不能因为他们是将门之后,就考虑任用。其实有些官二代,纯粹就是浪荡公子,纨绔之弟,花瓶一个,中看不中用。学下的知识也是纸上谈兵,花拳绣脚,根本不实用。”
乾隆皇帝大大地发了一通牢骚,话中带有训斥和责骂军机处大臣的意思。
几位军机处大臣听了乾隆皇帝的话,起身躬身回答说:“万岁爷说的极是,臣等谨记圣谕。以后选拔官吏时,一定要做到不任人唯亲,一定要做到任人唯贤,为国选拔真正的栋梁之材。”
和珅看了台湾总兵柴大纪的奏折,脊背阵阵发凉。柴大纪的奏折竟然长达一万多字,洋洋洒洒地把林爽文起义造事的起因,发展和经过,目前台湾的局势都做了详细的陈述。
他还指出,目前台湾官吏贪污腐败,营武废弛,官商沆瀣一气,强取豪夺,欺压百姓。而且特别用了大量的篇幅告了黄仕简和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