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派谁去台湾(2/3)
自禁的吟诵:
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不敢高声语,空惊天上人。
和珅选择在这里建屋修院,主要是和珅揣摩透了乾隆皇帝的心思。来这里游玩,不仅可以探险,还可以在这样的宫殿里,滋生出一种帝王的威严感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群就足可以用事实说明一切。
和珅看见乾隆皇帝闪闪发光的眼睛里流露出满意的神情,便建议道:“万岁爷,您给这个行宫起个名字吧。”
乾隆皇帝点点头,说:“可以。容朕想想。”
行宫太监早已给乾隆皇帝准备好了御座。乾隆皇帝一边落座,一边对其他大臣说:“你们也坐吧,我们大家坐下好说话。”
和珅和大臣们落座后,乾隆皇帝沉思了一会儿,说:“就叫‘四知书屋’吧,各位大臣,你们觉得如何?”
阿桂首先说:“‘四知书屋’好,皇上真是想得妙极了。和大人,你给我们说说这‘四知书屋’的‘四知’是什么?”
和珅笑着说:“阿大人,这个我知道,这次我就不谦虚了。我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下。‘四知’就是‘知柔、知刚、知显、知藏’。我还可以给大家讲讲'四知'典故出自何处。唐代萧宗时,有一年廷试,就以此为题”和珅还想把自己的知识卖弄下去,让其他大臣看看他知识的渊博程度,却让乾隆皇帝止住了。
乾隆皇帝看见和珅还要往下讲下去,就摆了摆手说:“和爱卿,你就别再往下说了。我们讨论点正事吧。”
乾隆皇帝一改刚才游山玩水的闲适情绪,突然变得威严起来。
乾隆皇帝说:“各位大臣,朕想听听你们的高见,现在到底派谁去台湾统领兵马最为合适?”
乾隆皇帝说完,首先瞟了一眼坐在离自己身边最近的和珅。
和珅站起来刚要行跪拜礼,乾隆皇帝制止住了。他说:“在这儿不必行君臣跪拜大礼,众爱卿不必拘礼,可以畅所欲言,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来。”
和珅第一个站出来说:“奴才以为,常青是最合适的人选。原因是他曾担任过闵浙总督职务,又在那儿呆过,熟悉那里的地形气候和风土人情,利于开展工作。如果派他去台湾统领军队,指挥作战,一定能够击破匪寇。”